注意: 正文中红色的字:眉批。
红色下划线的字:好词靓语。
百年历程,那个我最崇拜的人物——鲁迅
作者:赵仁豪
(1) 百年历程,我最崇拜的那个人物——鲁迅 眉批:开头不够精练。
(2) 上小学时就开始接触鲁迅先生的小说和散文,但至今我都认为,鲁迅的作品被编进语文教材是一场灾难,在支离破碎的讲解中,我对这个传说中的一代文豪产生了怀疑,没有感动也没有震撼。事实上,在多年语文课堂的教化之下,学生很难再保存几根敏感的文学神经。老师用分析学生作文的方法解读先生的作品,最终把那些写得无比深刻的作品简化成了笔法比较成熟的学生作文。及至到了大学,每个中文系的学生都明白,鲁迅这个作家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,阅读鲁迅作品,是我身为小学生的荣幸,这个小学毕业了,对鲁迅知之不多是很丢人的。
(3) 对于鲁迅,人们从来都不吝惜“最”这个夸张的字眼,他拥有现代中国最深刻的心灵,最敏锐的思想,最坚强的斗志和最独立的精神,我认为,鲁迅的价值,绝不仅在文学史和思想史上,他还填补了中国历史上的一项空白,他用自己的人格和艺术浓墨重彩地塑造起一尊凡俗之神。
(4) 世纪之交时,似乎为了继续向世人证明他脑后的反骨生得有多漂亮,王朔炮制了一篇《我看鲁迅》,此文取得了预期的轰动效应,有人表示了反感,也有很多人表示支持和理解,认为此文是对多年来神化鲁迅不良倾向的一次反拨,此观点一出笼,立刻应者云集,他们显然为王朔的荒唐文章找到一个堂皇的理论支撑,长期在鲁迅阴影下的学人好像大大出了一口恶气,大有说出“心里话”的痛快和欢畅。但神化鲁迅,一直到今天,我都认为这是鲁迅研究学者做得最成功也最有价值的一件工作。中国恰恰需要这样一尊神。 眉批:人物出场环境描述比较具体。
(5) 中国历来都是一个不缺神灵的国度。各种各样的神灵都在这个国度里找到了自己虔诚的信徒,人们在吃饭的灶台上都供了一座神。迷信和崇拜是中国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,民间传奇里,死去的恋人多半会化作神仙,这里面寄托着大家对神灵世界的向往和迷恋。这些神灵,是最虚幻的真实,拥有实在的权力和至上的威严。中国人是畏惧神灵的,私下里说了“大不敬”的话,要忐忑上半天,生怕众神显灵,自己遭到报应。长期以来,中国人缺乏有质量的精神生活,缺乏一种“高尚”的敬畏。我们对神灵的膜拜和景仰,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惘惘地恐惧,怕天不下雨,怕闹水灾,怕贫困。
(6) 鲁迅作为神,是独一无二的。 眉批:短句应该与长句合理搭配,有的句子过长,影响了意思的明确表达。
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