荧屏内外 1486 类别:议论   发表时间:2020-10-29 23:37 已有 1486 次阅读 指导老师:张幸   所属学校:郑州市第十九高级中学

作文自动评测数据(本评价语料为自动评测,仅供老师写评语时参考!)

注意: 正文中红色的字:眉批。

红色下划线的字:好词靓语。

当前作文字数: 1487 段落数: 9 句数: 33

荧屏内外

作者:韩雨楠

(1) 4月8日,武汉解封,我本以为水深火热的日子能够告一段落,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了。但是结尾总是预判着下一阵余波的到来,这是常有的道理。群众随之而来的大量的对武汉人寒心的言论和街道的“禁止武汉人出入”的横幅云云却又再一次掀起了一场别样的“疫情”。地域性歧视,让武汉人变成了众矢之的眉批:此段出现过长的超长句。

(2) 从一开始就被定为原罪,将不安与恐惧充当一切根源的理由,一面庆幸于自己是被拥护而幸运的那一方,一面强烈指责着那些只是相较特殊的群体,无关痛痒地将所有的责任撇在一旁。不出所料,越来越多的人模棱两可,拘俗守常,造成了仅仅是从一个新闻诱发就可以生产出的一条地域性歧视链,而异样的眼神和有色眼镜也在荧屏内外皆有体现眉批:这样写容易引起下文。

(3) 以小见大,始于武汉而终于整个中国。

(4) 这样的“地域黑”歧视不是活在一个人的眼中,而是潜移默化地体现在群众悄无声息的行动中。比如,1月23日武汉彻底封城,官方同时报道了大量武汉人口在封城前流动的事实,顷刻间,武汉人“不顾全局”“不知廉耻”的众多词语似雨后春笋般簇拥了起来。网上遍地皆为谩骂与不满,不成熟地申诉着不平与抱怨。武汉人的“过错”被搬上了餐桌,老一辈的“评论家”开始对一个普通的武汉人评头论足。再后来,也许仅仅是看到“武汉”二字,就普遍化地辛辣地冷嘲热讽。武汉人也许不是错误的实施者,但绝对是大众对病毒宣泄的发力点,而这也让他们认为最合适恰当。所以,对于武汉的歧视,直至歧视链的尾端,不可否认根源是来自对病毒的恐惧和憎恶。 眉批:段内思路不够明确。

(5) 歧视链的壮大,使得多少人的自尊和脸面被人舍弃与践踏!德国慕尼黑有一位留学生,在国外疫情还不太严重的时候,因为冬天的来临而咳嗽不断,而当时戴口罩属于一种承认疾病的行为,这位留学生碍于众人的眼神和自身的担忧去医院检查了数次,结果都是呈现为无病症状。但是,他的口袋里却时常放置着两枚崭新的口罩,其中一枚上引面人夺目地写着“我不是病毒”。我不是病毒,多么可怜又可悲的辩解!但让人寒心的是,中国人同样行使着这样一般仿佛重担的使命

(6) 荧屏内外体现的,皆是这般如此世态炎凉

(7) 在《疾病的隐喻》中,苏珊·桑格塔说过“把疾病妖魔化,就不可避免地发生这样的转变,即把错误归咎于患者,而不管患者本人是否被认为是疾病的牺牲品。”我在一篇同样为武汉歧视发声的文章看到过一句真实的话,是这样说道:“一开始,他们歧视武汉人,我没有说话;后来,他们歧视湖北人;再后来,歧视中国人;而如今,他们歧视亚洲人。”由一个缺德的人引起,再发展为许多人的“跟风”与漠视,这就是歧视的形成。当人们面露凶煞地抵制武汉人时,我们莞尔一笑;当“今天吃野味,明天地府相会”“带病回家,不孝子孙”的硬核宣传语出现时,我们啧啧声不绝;甚至到了今天,疫情已经结束的今天,我们仍披着无知的外衣,全然不觉地与平等背道驰行,行驶着一个个野蛮人该干的事,我们没有说话,嘴巴也不曾张过。这是我的愧疚,也应该是我们的愧疚。

(8) 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今天,歧视飞跃了国籍,超越了病毒。在揣测着你我眼神的同时,你和我就建立起了一道墙。隔离病毒,并不是隔离人心,隔离世间冷暖大爱。若连这些道理也打动不了你如木石一般的心的话,也许你早就是病毒的传染者了眉批:语句简洁明快。

(9)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。不必随波逐流,不必高傲地坚信着自我意识的正确,不必做墙头草而随风飘荡,不必猜测,不必怀疑。引用那句古话,善待别人,正如同善待自己。我坚信中国终将克服本不属于的歧视铁链,正如同我们从来坚信中国能战胜疫情一般。 眉批:主体部分最后一层注意押题是对的,但是更关键的是在结尾处明确扣题。

指导老师点评说明: 以下区域为指导老师点评区域,若您无法点评,请先核对此作文的指导老师名称与您的账户真实名称是否相同。

扫描二维码
手机看作文
版权说明: C类权限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。此作品供郑州教育信息网作文博览频道发表,未经作者本人同意,郑州教育信息网作文博览频道不可向其他媒体推荐,其他媒体也一律不得转载。

评论 (0 个评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