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意: 正文中红色的字:眉批。
红色下划线的字:好词靓语。
以思考的眼光面对世界
作者:周含臻
(1) 首先,我想问大家,倘若一个与自己认知差异颇大的观点出现,你会怎么做?赞同,或是反对?在回答之前,先听我讲个故事吧。 眉批:开头首段没有押题。
(2) 几千年前,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“凡物皆数”,认为世间一切都能用一个具体的有限数字来表示。一次,他的门徒们在一起讨论学问时,一位名叫希帕索斯的学者提出了与毕达哥拉斯相反的观点,并举出例子。但这对于其他门徒来说无疑是个背叛毕达哥拉斯的荒唐谬论——既使他们无法有理有据地反驳,因为在他们眼中,毕达哥拉斯即真理。他们争吵起来,“砰”,水声骤响,一个思考者的生命就此陨落。新观点的提出本应令人高兴,但却带来了一场野蛮的争斗,一个生命的消失。
(3)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倘若对于一个观点,不加思考就一味肯定或是否定,让主观取代客观,让感性取代理性,甚至执拗得再听不进新的见解,那么最终只会是两败俱伤。
(4) 我们都听过“两个铁球同时落地”的故事,伽利略在面对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结论与自己矛盾的猜想时,他选择深思熟虑,在实践中寻觅真理,最终也有所得,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。我们也都知道日心说与地心说,以及它们之间深重的矛盾,甚至有譬如布鲁诺这样的学者为此丧身。但仍有许多学者顶着压力,寻觅真理,不断思考钻研,最终日心说推翻地心说,错位了多年的齿轮终于回到了正轨。
(5) 这些故事都是前人面对新观点时的抉择。相似的疑惑,不同的选择,最终也带来了相反的结果。一位南斯拉夫的学者说:“一次深思熟虑,胜过百次草率行动。”假若我们在面对新问题时固执己见,最终只会一无所获;只有勤于思考,乐于探究,合理认知,最终才会满载而归。
(6)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,许多人为了一个观点在网络上争得头破血流,亦有许多人摇摆不定,甚至误入歧途。这大抵是因为我们只关心结果,在意对错,却忽略了面对未知时极其重要的一步——思考。我们所想的不应是黑白是非,而是这个观点背后的深层的东西:提出的缘由与理论依据,对我们自身的合理性等等。
(7) 在这个盛大的世界里,未知、新奇之物数不胜数。因此,我们要矫正自己面对未知的态度,认真思考,合理认知,以思考代替争吵。世间美好万千,我们要用思考的眼光相待,以合理的角度面对,拥抱思考,拥抱未知,拥抱世界。 眉批:基本符合题意。
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