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佳音的作文
朱佳音的主页 » 查看作文

  和而不同,方乃大同 1221 类别:议论   发表时间:2019-07-08 21:43 已有 1220 次阅读 指导老师:贾颖   所属学校:郑州市第十一中学

作文自动评测数据(本评价语料为自动评测,仅供老师写评语时参考!)

注意: 正文中红色的字:眉批。

红色下划线的字:好词靓语。

当前作文字数: 1054 段落数: 10 句数: 30

和而不同,方乃大同

作者:朱佳音

(1) 《论语·子路》有一箴言: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”君子所见各异,却不强求他人听信于己,而是辩证接纳从而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。相反,小人虽表面嗜好相同,粉饰太平,最终也是各争利益,两败俱伤。君可见,和而不同方度日月长,同而不和终为浮云散。 眉批:开篇就押题,很好!

(2) 和而不同意味着五味调和,共存相生。

(3) 悠悠乾坤,生活百味,处处都蕴藏着和之智慧。一如烹饪之工夫,若没有酸甜苦辣咸的五味调和,哪里有芳香四溢的珍馐美馔?又如音乐之艺术,若没有宫商角徵羽五音配合,哪里有余音缭绕的钧天之乐再如绘画之美学,若没有赤橙黄绿青的五色搭配,哪里有跃然纸上的山水烟霞是协调相安,促就了世间尤物的产生,反观,就像晏子所言:“若以水济水,谁能食之?若琴瑟专一,谁能听之?”过度单一所带来无趣击碎了走向成功的幻梦,只落得孤芳自赏的处境。由此可见,一枝独秀并不会成为英雄,万木成林才能筑成坚固长城。

(4) 和而不同意味着求同存异,海纳百川。

(5) 万物并育,大道并行,历史的笔头不停书写着和而多样的美妙诗篇。看,是尧舜禹为天地开太平的清明;忆,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多元碰撞;听,是唐宋元明诗词曲赋的悠悠吟唱。是这些不同形式的文化铸就了璀璨多样,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。再回忆,唐宋盛极一时的诗词创作发展到清朝时却鲜有佳作,大有销声匿迹之势。为何?自是因为清朝八股取士,用固定的形式与标准选拔人才,形式上的整齐划一却在无形中给文人贤士套上了枷锁,那个时代未能包容不同,最终便被时间浪潮吞噬。《中庸》道: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。”于和谐中包容不同元素,便能化“不同”为美丽的花朵,装点和谐的世界。 眉批:段内条理不够清晰。

(6) 和而不同意味着和谐与共,各尽其能。

(7) 古语云:“和为贵,谐为美”,唐太宗深谙此道,轻徭薄赋,勤政爱民,才铸就“开元盛世”的乾坤郎朗清清。如今的一带一路牵起了海陆国家的情谊,互利共享,使国与国,家与家,人与人紧密相连。和,正是中国由古至今一直所沿袭的风尚,我们也正以积极理性的心态和开放包容的态度与世界交流,共同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。我们深刻地理解,“和”是合作,“和”是包容,“和”是发展,“和”是每个人身行千里仍不改初心,“和”是每个人包容社会美美与共,“和”是每个人为国家上下而求索,是和谐与共,各尽其能

(8) 愿和成为每个人心之所向。

(9) 愿异带给每一处生机色彩。

(10) 愿和而不同,天下大同! 眉批:基本符合题目要求。

指导老师点评说明: 以下区域为指导老师点评区域,若您无法点评,请先核对此作文的指导老师名称与您的账户真实名称是否相同。

扫描二维码
手机看作文
版权说明: A类权限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,并且此作品系首发于郑州教育信息网作文博览频道。我同意郑州教育信息网作文博览频道作为此作品版权的独占代理人。在撤销本委托之前,我不再将此作品投给其他媒体,有关此作品发表和转载等任何事宜,由郑州教育信息网作文博览频道全权负责。未经郑州教育信息网作文博览频道转授权,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。

评论 (2 个评论)